全二十四卷

各NT$600/行政院文建會/2004/21x29/中&英摘要/159P/平裝/彩色黑白圖版

本套書強調的是「當代」,所以對於台灣美術歷史的延續性,並非此一套書的重點;
這一套書,不只是在台灣發行,在台灣發聲,更將推及整個華人世界及全球藝術網路,
相信,這將是推動台灣當代美術奮力向前的重要作為。

請按各號碼看詳細內容
NR08601 (議題篇)社會.世俗 NR08602 (議題篇)政治.權力 NR08603 (議題篇)原始.樸素
NR08604 (議題篇)環境.生態 NR08605 (議題篇)文化.殖民 NR08606 (議題篇)-陰性.酷語
NR08607 (議題篇)慾望.禁忌 NR08608 (議題篇)商品.消費 NR08609 (議題篇)遊戲.互動
NR08610 (議題篇)虛擬.實擬 NR08611 (議題篇)觀念.辯證 NR08612 (議題篇)量化.質變
NR08613 (媒材篇)素描與水彩 NR08614 (媒材篇)水墨與書法 NR08615 (媒材篇)油彩與壓克力
NR08616 (媒材篇)膠彩藝術 NR08617 (媒材篇)版畫藝術 NR08618 (媒材篇)雕塑與公共藝術
NR08619 (媒材篇)材質藝術 NR08620 (媒材篇)攝影與錄影藝術 NR08621 (媒材篇)身體與行為藝術
NR08622 (媒材篇)裝置與空間藝術 NR08623 (媒材篇)總體藝術 NR08624 (媒材篇)科技與數位藝術


NR08601  (議題篇)社會.世俗  路況 著/9789570154092

八○年代末,台灣美術在「解嚴」與「本土化」的衝激下重寫「社會化」與「世俗化」的「聖/俗」辯證歷史,產生第一波台灣美術新生代作為「震驚」的一代。九○年代中期,進入「當代藝術」的「體制化」,產生第二波台灣美術新生代作為「震驚」消失的一代。台灣社會本身卻成為一個繼續製造「震驚」的前衛運動與藝術奇觀,以其民俗普普精神的「俗辣美學」與「乩童神學」重寫「現代性」之不可承受的「聖/俗」辯證,而使當代藝術瞠乎其後。
台灣美術在「社會化」與「世俗化」的現代性辯證中,應避免此一不可承受的「聖/俗」顛倒錯亂,跳出當代藝術的新封建,對藝術領域的疆界與資源重新進行分配與界定,使藝術真的成為社會力解放的表徵以及世俗生活的美學肯定。
TO TOP
NR08602  (議題篇)政治.權力  尤傳莉 著/9789570154115

在一九八○至二○○○年中成長的台灣藝術家,歷經了政治史上最大的改革與變化,親眼見證這個迅速由威權社會走向民主開放體制的過程,也在作品中反映這中間的種種掙扎與變化。從八○年代的衝破禁忌,到九○年代的沉澱反思,國族認同與對政治權力的思考,始終是當代藝術表現的重要主題之一。
本書嘗試從藝術與政治之間的關係,探討台灣藝術史上政治與政治權力的參與和介入,尤其著重處理中生代與新生代的藝術家與作品。以政治社會重大事件為背景,對照重要藝術展覽與論述話題,介紹百年來台灣藝術中的政治元素之流變。
TO TOP
NR08603  (議題篇)原始.樸素  林建成 著/9789570154122

原始社會藝術和生活是結合在一起的,原始藝術崇敬大自然與族群生命力,透過複雜的宗教信仰儀式,文化藝術則居間形成網絡,溝通著人與精神世界的關係,也勾連著部落社會的組織、倫理制度等不同領域。
樸素藝術則是另一種簡單、質樸的藝術表現,沒有學院美術的束縛,任何人皆可藉著多元媒材開創自我或反映社會現況,藝術家以純粹發自心靈、體察生命價值的創作,無謂於藝術風格或表現法則,僅在乎於內心的滿足與淋漓盡致的表達。
TO TOP
NR08604  (議題篇)環境.生態  邱子容 著/9789570154139

一九六○年代以來,環境問題引發的環境思潮,使得生態環境的思考已滲透、輻射到社會的每一階層和角落。藝術品長久以來在人類社會中一直具有反映時代、反映社會的特質,而目前的世界環境危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台灣的環境關懷藝術的產生,除了來自歐美的浪潮波及之外,台灣本身的環境危機和環境問題是更主要的一個催生劑,環境思潮也和台灣的藝術發展在九○年代後有著密切的互動。
本書將探索並介紹在這樣的時代下所產生的台灣環境關懷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在作品中所呈現出各式各樣的環境議題和環境概念,這些概念和他們所存在的時代環境面貌之間的關聯,以及他們在台灣美術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在最後嘗試進一步探索其在台灣的影響和未來。
TO TOP
NR08605  (議題篇)文化.殖民  羅秀芝 著/9789570154146

台灣美術一直以來,都不斷受到殖民勢力的主宰,被動地接受一套套美學和政治的秩序,所形成的藝術典律總是經過強勢意識型態的美學包裝。那麼,究竟台灣美術獨特的本質為何?或許,我們可以說,「台灣美術的本質」等同於過去被殖民經驗裡所有不同文化異質的美術的全部。如何兼容並蓄這些文化異質,並以反省批判的態度重建台灣美術的典律,是本書論述的主要架構。根據這個架構,本書將鋪陳台灣美術由「臣屬」逐漸走向具有個體「個性」和「多樣性」的主體面貌的過程。
TO TOP
NR08606  (議題篇)陰性.酷語  謝鴻均 著/9789570154153

本書從台灣所走過的女性藝術之旅為出發,將重點訂於新生代的年輕藝術家的闡述與推介,並以七、八○年代法國女性研究者:柯莉絲多娃、依蕊格萊、西蘇,以及九○年代所活絡的「酷兒理論」為思考架構。
TO TOP
NR08607  (議題篇)慾望.禁忌胡永芬 著/9789570154160

「慾望與禁忌」,由古至今,一直是許多創作者眼中一朵充滿魅惑與挑逗、難禁不採的毒花,囓食之後反芻的創作(主要是談好的創作),經常能夠引爆成為集體人心與感官的顫抖與慌亂,這個「慾望/禁忌」並不僅只限於肉身與情慾的,由古至今,人倫的、道德的、階級的、宗教的、名與利的……再怎麼不同的時代,人類永遠身負著無可滿足的原慾,藝術家則透過創作,或者釋放、傾洩心底深處寒冷的顫動,或者藉著創作轉換為自殘自虐的儀式以尋求救贖。
本書便是嘗試從台灣當代藝術演變中,於「慾望與禁忌」命題的與時變化,探討台灣當代藝術史中,處理「慾望與禁忌」這個命題的創作者與作品,尤其重點處理中生代與新生代的藝術家與作品,以對照同時整個台灣社會、文化現象的流變。
TO TOP
NR08608  (議題篇)商品.消費  李維菁 著/9789570154177

消費與藝術的結合在台灣造成的影響與討論,在許多程度上重演了歐美的路徑……,儘管這些藝術呈現是富有台灣特色的。
從藝術家的自我定位、藝術的創作形式、藝術定位的爭議、藝術市場的衝擊乃至於消費文化對於藝術行政的衝擊,都在台灣社會留下了深刻影響。這樣具爭議性的藝術內涵與形式在台灣發酵的時間並不算長,台灣嚴格定義起來也並非完全的資本主義化社會,究竟會衍生什麼樣的後續可能,經濟大環境能否持續為這一類型的藝術提供社會刺激,都是值得未來跨領域的文化做為研究重點。
TO TOP
NR08609  (議題篇)遊戲.互動  張晴文 著/9789570154184

九○年代後的台灣當代藝術,相當程度地擺脫了制式的規則與標準,意義的匱乏與消減成為現象之一。當我們不再爭辯所謂的終極意義或者何謂真實,「遊戲」性格也顯露在台灣當代藝術中,尤其成為新生代創作取向之一。
互動既可以是作品的形式,也可以是作品的內容。處於互動的兩個端點的,經常是藝術家與觀者,但在一些作品中,藝術家也藉由與他人的合作完成作品,而收受作品的觀者,面對的則是「藝術家與他人的互動狀態」,觀者本身與藝術家並未有直接的互動關係。當然,「互動」也是一個極為廣泛的概念,幾乎可以說,作品置放在社會中,免不了與他人產生身體或者精神上的交流,在本書中所要討論的牽涉互動概念的作品,則傾向縮小範圍處理。在討論「遊戲」的篇章中,也約略提到了互動的狀態。
TO TOP
NR08610  (議題篇)虛擬.實擬  徐婉禎 著/9789570154191

台灣經歷了政治解嚴的巨大轉變,政治社會上的意識形態革命與使用工具的數位化革命,兩者在台灣取得最佳的結合,使得原本篤信的真實受到懷疑,這樣的結果似乎是「虛擬藝術」與「實擬藝術」的開端,基於此,意欲探討台灣當代藝術中「虛擬」與「實擬」類別的作品,以及作品與時代背景的互動,就成為筆者書寫此書的必然。
本書除了從產業工具改變與政治解嚴兩方面著手討論,更進而推測其承接自西方的藝術根源與脈絡。至於台灣當代藝術中,相關於「虛擬」及「實擬」的代表性作品,其特徵、相互比較、分類及所造成的影響、未來可能的發展等,在書中亦有大篇幅的分析探討。
TO TOP
NR08611  (議題篇)觀念.辯證  李思賢 著/9789570154207

本書通篇將以「辯證」為方法,藉由台灣與藝術史上屬於「觀念藝術」(或「觀念性」)的作品對照中,探求台灣「觀念性」藝術的價值。在第一章中,將先對「觀念藝術」定義的界定與涵括,以及撰述的範圍和時間的斷限做出切割與釐定,在此同時探求「觀念」和「辯證」之間有點黏又不太黏的關係,並從台灣過去的藝術發展上,比對「觀念藝術」在這塊土地上的位置,期以在歷史性思維脈絡的理解下,為本書的主體內容做論述中軸的基底灌漿工程。
TO TOP
NR08612  (議題篇)量化.質變  簡子傑 著/9789570154214

無論「量化」或「質變」,皆為「對某種改變中狀態之描述」,當它們被應用於日常乃至藝評語言,這種描述通常只有比喻功能而不具因果性。量化、質變還意味著不同藝術形態間的對比,由於它們是這麼專注於「改變中的狀態」而非物件式的結果,量化、質變絕非是對那些具明顯外現形象、並可為圖像學詮釋所捕捉的類型,毋寧說,它們是一種亟欲後設地闡明作品內在結構的藝術。
台灣雖未如西方發展出一整套形式主義理論,但對形式的自主性關注確實已體現於部分實踐活動中。如莊普早期的作品,採用重複線條以摒除主觀性的意義投射,依照莊普說法,作品中常見的方框其中的「╱」斜線其實是對繪畫過程中習慣手勢的化約;又如「國家氧」2001年的〈糙〉,內容是對365顆米粒進行萬分之一公克為單位的重量測量,作為行動,「量化」被指定為作品內容,但依照賴志盛的詮釋,作品欲凸顯的並非重量的纖細差異,而是透過這種差異所顯現出的不可共量性。
TO TOP
NR08613  (媒材篇)素描與水彩  施淑萍 著/9789570154221

本書將從素描與水彩的定義談起,探討西方世界以及台灣藝術界對此二者的看法。同時,在素描對中國水墨、水彩對中國彩墨的辯證上,嘗試從各類的說法中,分析二者間的異同。此外,將探討素描、水彩作品,在面對其他各類藝術作品,是否因此而真正式微?還是隨著創作媒材上的多樣而發生「質變」,產生了新的素描「元素」和水彩「元素」?接著將回溯至台灣素描和水彩的發展歷史,敘述素描和水彩在現代藝術的影響、當代藝術的開放下,如何於瞬息萬變的八○、九○年代甚至當代中,與各類創作方法或媒材相互結合,尋求最佳表現方式。另外,本書並將依作品主題內容的呈現,以素描與水彩的定義為基礎,歸類介紹台灣當代素描、水彩新起之秀。藉由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試圖理解台灣素描、水彩走出一條嶄新藝術生命的可能。
TO TOP
NR08614  (媒材篇)水墨與書法  吳超然 著/9789570154238

本書所挑選的二十六位藝術家,年齡大部分都在三十至四十歲之間,並受過良好的學院訓練。然而,這些藝術家在離開學院後,都在創作上努力地探索自己的藝術語言:有的是深入傳統,並在不同的時代裡找到貼近自己內在精神的風格,有的則是大膽地從西方當代藝術理念中找到轉化的出口。更重要的是,他們雖然是學院的背景,但都沒有忘掉一個藝術家的職責,就是努力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以及時代的感受。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是以近兩年的作品為討論的重點,早期的作品則是作為比較之用,期能具體呈現他們風格與創作理念的發展過程。
TO TOP
NR08615  (媒材篇)油彩與壓克力  潘娉玉 著/9789570154245

本書除第一章,說明言說基礎以及繪畫(包含油彩、壓克力及平面複合媒材等)整體的發展背景外,其餘篇章將以不同的主題,介紹當代的台灣繪畫創作者,主題包括「台灣演義」、「東方情緻」、「非具象繪畫的變奏」、「意識探索的旅程」以及「既甜蜜又疏離的世代情境」等五個篇章。
本書將嘗試以「迴旋曲式」為言說模型,取代一般以直線性向量的「歷史時間」為基礎的言說,同時也將以「迴旋曲式」描述當代繪畫發展的渾沌面貌。因此在方法上,本書將強調藝術的「複雜」性,避免歸納主義(化約主義)的陷阱,重視藝術的個殊性,以及不規則性。以迴旋性的發展線條,說明當代多元性主題發展的脈絡。
TO TOP
NR08616  (媒材篇)膠彩藝術  施世昱 著/9789570154252

本書以近一、二十年來的膠彩畫發展特色,及三、四十歲中青輩膠彩畫家的介紹為重點。而立基於台灣膠彩畫發展史本身的了解,以探討當代膠彩畫家在「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方面的可能性,是本書主要的論述觀點。
TO TOP
NR08617  (媒材篇)版畫藝術  陳奕愷.陳奕伶 著/9789570154269

目前年輕的版畫藝術家,有些還在各大學的研究所進修中,有些已經在各型國際大獎中嶄露頭角,有些則加入「十青版畫會」成為新生代成員,更有些已經進入大專院校執教,成為新世紀版畫藝術教育的接力者。不論如何,今日的種種將成為明日的過去,回顧從四○年代以來迄今,透過不同階段前輩藝術家的努力,為台灣版畫創作開啟了國際新視野;而當前的版畫創作新秀,更是未來版畫藝術邁入新紀元的中流砥柱,相信憑藉他們的孜孜努力,必然在版畫丹青留下新的史頁。
TO TOP
NR08618  (媒材篇)雕塑與公共藝術  洪致美 著/9789570154276

本書試從台灣當代雕塑發展歷程中,由雕塑造形語彙過渡到廣義的公共藝術所追尋的場所精神間,探索幾經法令微調與觀念質變,公共藝術逐漸呈現更多元有效的跨界整合性模式,及其所牽動著整體造形藝術生態的流變。
TO TOP
NR08619  (媒材篇)材質藝術  莊秀玲 著/9789570154283

本書界定的材質藝術,指以傳統手工藝材質為創作媒材,從造形或表達個人觀點出發,且能發揮材料本身特質的藝術家或作品;分別從陶瓷、纖維、金屬、玻璃四種傳統手工藝材料,介紹台灣當代材質藝術家及其作品所表現的風格與內涵。
本書談及作品與作者時,將以作品造形與其表現議題之關係作為分類基礎,從作品的造形風格或議題象徵兩種創作角度來進行論述;藝術家能否充分利用媒材的特質傳達自我的藝術觀點,將是本書關注的焦點。
TO TOP
NR08620  (媒材篇)攝影與錄影藝術  王品驊 著/9789570154290

攝影究竟有何迷人之處?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從現代藝術的觀念到當代的形成,攝影及錄影如何成為不可或缺的媒介,在此,我們嘗試從台灣攝影、錄影作品的表現,來看影像發展的歷程,及所彰顯的當代豐富意涵。究竟以攝影、錄影為起源,所製造出的「影像」,本質為何?應有如何表達的可能性?在台灣藝術的發展中又如何地展現?為本書所追問的課題。
TO TOP
NR08621  (媒材篇)身體與行為藝術  黃寶萍 著/9789570154306

從荷馬時代,人的身體為奧林匹克諸神所凝視、讚揚,及至二十世紀,身體成為藝術的新媒材;身體存在於西方的文化中,已有漫長的歷史。本書由回顧這段歷史著手,就身體與文化、身體在近代美術的崛起等切入點,闡明身體承載的意義,主要目的在於梳理西方文化在各種模式下,將人的身體塑造成主體的歷程,進而探討台灣當代藝術中的身體與行為藝術。
TO TOP
NR08622  (媒材篇)裝置與空間藝術  王品驊 著/9789570154313

本書從「『裝置藝術』與空間」的兩個軸線來思考,討論台灣當代藝術中「裝置藝術」的發展,包含文獻討論、名詞的界定、歷史的變遷,以及台灣的在地演繹發展與未來的趨勢發展;其中九○年代之後的重要藝術家或新一代藝術家的作品,及深入探討台灣當代文化之時代精神與特質,將是本書的主體。
TO TOP
NR08623  (媒材篇)總體藝術  王文宏 著/9789570154320

台灣藝術的依賴性格很強,自發性較弱,或許這是殖民經驗造成的文化性格。六○年代後期,台灣對於西方藝術新資訊的獲取,已經沒有多少時差。「台灣前衛」很勇敢地以西方複合藝術的形式,進入生活擷取靈感。七○年代,國家艱難的政治處境,雖然迫使藝術形式走向了保守的平面繪畫。但是鄉土意識確實讓一批充滿生活熱情的知識分子,紮紮實實地踏上了台灣這塊土地。經過了六○年代過早的演練,七○年代的鄉土蟄伏,八○年代後期開始,因為政治的鬆動與經濟發展的激勵,形成解放批判的風潮。對栽植台灣總體藝術而言,這是一次重要的整地工作。九○年代之後,當代藝術開始在地顯影了起來,許多生活中發生的事物,被帶進藝術,藝術也被帶向生活,這是總體藝術的萌芽也是茁壯。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是總體藝術發展的多元啟示,創作者在跨領域、跨媒材、跨身分的種種實驗遊戲中,主動地去拼貼、複製、鎔鑄那塊照己之鏡──生活。
TO TOP
NR08624  (媒材篇)科技與數位藝術  吳垠慧 著/9789570154337

本書介紹數十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了解藝術家如何運用科技媒體以及他們所關注的面向。台灣藝術家將科技發展影響下的社會總體現象,透過電子音像、機械動力等形式表現出來,藉以探索身處於科技文明中的經驗感知與人文省視。台灣科技藝術的發展時間尚不長,但其未來仍然可期。以台灣致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的背景,應可提供藝術介面所需的技術與媒材,甚至跨領域的團隊整合應是可預期的發展模式。
TO TOP